讀《工廠設備管理》有感--(技術設備處:李同明)
2013-03-15
拿到《圖說工廠設備管理》這本書也有好些日子了,在閑暇之余認真拜讀了一下,書中對工廠如何做好設備管理進行了闡述,深入淺出了說明了設備購置前期管理,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以及設備改造更新管理等一系列情況,并附注了大量的圖片進行說明,更加容易消化吸收。作為設備管理人員來說,對以后的工作開展可謂是受益匪淺,我現將研讀此書的一點心得感受結合本公司的設備管理現狀拿出來與大家探討,共同提高公司的設備管理水平。
一、設備管理的重要性
生產設備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我們從事生產經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業(yè)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物質財富。生產設備無論從企業(yè)資產的占有率上,還是從管理工作的內容上,以及企業(yè)市場競爭能力的體現上,它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產設備,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對促進 企業(yè)進步與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設備管理是穩(wěn)定生產的保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生產工藝的需要,焊管車間的生產設備已全部進行了更新,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必須建立在具備先進設備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設備臺帳殘缺、設備超負荷運轉出現不可修復故障,會使生產成本增加,失去市場競爭能力,造成極大的浪費;有的先進設備帶病運轉,缺零少件,拆東墻補西墻,不能發(fā)揮全部設備的效能,降低了設備利用率;有的設備損壞,停機停產,雖有先進的設備,不但沒有發(fā)揮出優(yōu)勢,反而由于設備價高,運轉費用大,成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業(yè)債臺高筑,生產經營步履維艱。而一些設備管理好的企業(yè),雖然生產裝備陳舊,由于管理水平高,設備運轉狀態(tài)良好、效率高,一樣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強,企業(yè)效益也穩(wěn)步增長。
設備管理是安全生產的保障。安全生產是企業(yè)搞好生產經營的前提,沒有安全生產,一切工作都可能是無用之功。緊抓、常抓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強制性的,是必須無條件服從的,企業(yè)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之上。根據有關安全事故的統(tǒng)計,除去個別人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 設備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別是一些壓力容器、動力運轉設備、電器設備等管理不好則更是事故的隱患。要確保安全生產,必須有運轉良好的設備,而良好的設備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數事故隱患,杜絕了大多數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量,設備是一個重要因素。加強設備管理是提高質量、增產增收的重要手段。應用現代技術,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確保設備有良好的運轉狀態(tài);對于新設備要充分發(fā)揮其先進性能,保持高的設備利用率,預防和發(fā)現設備故障隱患,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對于老設備要通過技術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裝備素質,增強設備性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從而達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提高勞動生產率,關鍵是要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所以操作人員多數人是圍繞設備工作的。個人認為:要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設備生產效率、減少設備故障、提高設備利用率。
二、企業(yè)設備管理現狀
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廠,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設備依然在使用。
隨著這幾年公司對設備更新、改造逐步重視起來了,明顯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企業(yè)的設備運轉情況有了加大的改觀,但設備管理水平沒有多大改觀,這與企業(yè)的設備管理思路和大多數企業(yè)一樣,我們企業(yè)也存在的重工藝、輕設備的現象,致使企業(yè)內部很多員工對設備管理的認識不夠,在觀念上輕維護、重檢修;輕預防,重事后;做事隨意,不守規(guī)則;一旦設備故障發(fā)生,維修人員疲于奔命,操作人員則袖手旁觀,設備故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的處理。
三、幾點建議
我們企業(yè)在設備方面有如下幾個方面?zhèn)€人覺得不具備合理性,對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也是極為不利的,而且可以在短期內去改變這種管理弊端。具體表現在:
1、對設備操作人員的崗前培訓不夠系統(tǒng)到位。
多數設備操作人員都是進廠后,由車間主任或熟練工籠統(tǒng)的對設備的操作進行講解后就匆忙上崗的,導致對設備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項認識不夠,容易釀成質量事故,甚至安全事故。
2、設備備件管理混亂。
車間沒有設立專人進行備品備件責任人管理制,常用備件、重點設備備件也沒有做到每日統(tǒng)計。特別是像焊管車間的高頻焊接電源的易損件如:mos管、電容等電子元件至今都沒有備品,特別是在夏天,電子元件因高溫燒壞是常有的事情,沒有備件替換造成生產停工損失對企業(yè)來說是得不償失的。為了做好備件管理效率,還應盡快實施備件管理的信息化,這樣不僅提高了管理效率,備件查閱更便捷高效,這是企業(yè)現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3、設備的前期維護工作缺失。
設備在長期、不同環(huán)境的使用過程中,機械的部件磨損,間隙增大,配合改變,直接影響到設備原有的平衡。設備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使用效益均會想當程度的降低,甚至會導致機械設備喪失其固有的基本性能,無法正常運行。如此,設備就要進行大修或更換新設備,這樣無疑增加了企業(yè)成本,影響了企業(yè)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設備管理機制,加大設備日常管理力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科學合理的制定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計劃。
公司上下必須提高對設備前期維護重要性的認識。目前車間的機修工、電工人員嚴重不足,經常出現一名電工維持幾個車間的電氣設備運轉正常化,設備故障維修已疲于應付,事前維護變成為一紙空談。要實現設備故障甚至報廢前做到預先維護,首先增加設備維護人員配備,編寫切實可行的設備運行率考核制度,讓制度激勵員工主動地關注設備運行情況,把設備故障排除在萌芽狀態(tài)。如此不僅降低了設備故障造成的停工損失,同時減少了設備維修成本,提高了設備使用壽命。
此外,提高全體人員的設備管理意識,加強設備的點檢潤滑管理等也是我們企業(yè)比較缺失的。
總之,設備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按照機械設備固有的規(guī)律,同時也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通過維護保養(yǎng)等一系列手段經常使其各種性能指標保持高度完好,提高其生產率和利用率,延長使用壽命并謀求最經濟的設備壽命周期費用,追求無事故、高效益,最終贏得企業(yè)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多快好省的為企業(yè)的生產保駕護航。